融資租賃行業現狀分析 農村融資租賃市場迎來春天
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的措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近年來,伴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土地流轉加速等,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正從傳統農戶分散經營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經營體系轉變。
經營規模的擴大,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大型農機具,高性能、復合型機械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同時,眾多農業小微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做大做強,設備更新資金缺口較大。
向金融機構貸款解決農機購置資金問題是一條出路,但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長、手續多,需要提供有效抵押品,還貸周期與農業生產周期通常不太匹配,導致購機主體既難以獲得貸款,也要承受較高的資金成本和還貸壓力。
國家推行十年多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雖然在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購買和使用農機、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自“全額購機、定額補貼”政策逐步實施后,購機賒銷問題日益凸顯。
得益于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融資租賃在過去幾年里高速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為3.2萬億元,比2013年末的2.1萬億元增長了1.1萬億元,增幅高達52.4%。
在國內,目前融資租賃體系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占比41%的金融租賃公司,以銀行為背景,利用銀行的資金,資金成本比較低,所選擇的都是租飛機、租重工業裝備這種“高大上”行業。
目前,農村融資租賃市場是一片藍海,除了一些廠商系的融資租賃公司涉足,為數眾多的第三方融資租賃公司涉足較少,預計還有大量市場需求沒有被滿足。以農業機械為例,2015年國內農機化率將超過60%,據測算,僅依據農業機械行業的租賃滲透率分析,國內市場容量就可超過3000億元,而農機租賃尚處于發展初期,業務量不過十幾億元。
大力發展農村融資租賃市場,符合中央支持“三農”的政策,也有利于城鄉科學統籌發展。同時,農村的廣袤土地和農業價值鏈,也為那些致力于開拓涉農業務的農機具制造商和融資租賃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融資租賃在農村的服務范圍遠不止農機,未來將拓展至農業種養殖、食品加工、農村醫療、養老等眾多領域,其市場容量至少在萬億元以上。
未來融資租賃行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將越來越大,而在隨著中國實體經濟的日益強大,融資租賃行業也將成為服務業的主流業態。